在使用去纤苷时,务必注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,特别是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VOD治疗的患者。同时需警惕过敏反应,包括皮疹、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症状。
去纤苷作为一种强化体外纤溶酶活性的药物,对特定患者群体,如HSCT后VOD患者的出血风险提升。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严禁使用去纤苷,持续监控患者出血征象。一旦发现出血情况,立即停用去纤苷,转而治疗潜在出血原因,辅以必要的支持性护理,直至出血完全控制。当去纤苷与全身抗凝或纤溶治疗并行时(非中心静脉线维护用途),需特别注意出血风险的叠加,建议在治疗前去纤苷前暂停或调整相关药物,视情况推迟去纤苷使用。
去纤苷治疗期间,还应注意过敏反应。患者可能出现皮疹、荨麻疹乃至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症状,尤其是有既往接触史者更需高度警惕。一旦过敏反应发生,应立即中断去纤苷治疗,遵循标准护理流程进行救治,持续监测直至症状消失,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。
去纤苷作为一种能够增强体外纤溶酶活性的药物,在促进血液流动性和预防血栓形成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。但正是由于这一药理特性,使得去纤苷与抗血栓或纤溶药物(如肝素、阿替普酶等)的联合使用成为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。
研究表明,去纤苷可能增强这些抗血栓/纤溶药物的药效学活性,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出血风险。建议避免将去纤苷与抗血栓或纤溶药物同时使用。
在实际临床应用中,对于需要接受去纤苷治疗的患者,医生应详细询问其用药史,了解患者是否正在使用或近期内使用过抗血栓/纤溶药物。
问题未解决?真人1对1答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