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队长 阅读指数:2 发布时间:2025-08-21 15:16:57
厄达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,用于治疗具有特定FGFR2或FGFR3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。
(1)必须在开始治疗前通过FDA批准的伴随诊断检测确认肿瘤中存在FGFR2或FGFR3基因突变或融合。
(2)适用人群为至少接受过一种含铂化疗方案后疾病进展的患者。
(1)起始剂量:8mg(2片4mg片剂),每日一次口服。
(2)剂量调整:在治疗第14至21天检测血磷水平,若血磷<5.5mg/dL且无眼部或其他≥2级不良反应,可增至9mg(3片3mg片剂)。
(3)服药方式:整片吞服,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。
(4)漏服或呕吐:若漏服,应尽快在同日补服,次日恢复正常服药计划;若服药后呕吐,无需补服,按计划次日服药。
(1)需定期监测血磷水平和眼部症状。
(2)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行剂量中断、减量或永久停药。
(1)强效CYP2C9或CYP3A4抑制剂(如氟康唑、伊曲康唑):可能升高厄达替尼血药浓度,增加毒性风险。建议避免合用或密切监测不良反应。
(2)强效CYP2C9或CYP3A4诱导剂(如利福平):可能降低厄达替尼疗效,应避免合用。
(3)中效诱导剂:若必须合用,需将厄达替尼剂量增至9mg。
(1)CYP3A4底物:避免与治疗窗窄的CYP3A4敏感底物合用。
(2)OCT2底物(如二甲双胍):厄达替尼可能升高其血药浓度,建议调整剂量或选用替代药物。
(3)P-gp底物:若必须合用,应间隔至少6小时服药。
在治疗初期(14–21天)应避免使用可能改变血磷水平的药物(如磷酸盐补充剂、含磷抗酸剂等),以免干扰剂量调整。
(1)妊娠:基于动物研究,厄达替尼具有胚胎-胎儿毒性,可能导致畸形或死亡。育龄期女性应在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1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。
(2)哺乳:尚无数据表明厄达替尼是否进入人乳,但建议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1个月内停止哺乳。
(1)女性:治疗前应进行妊娠测试,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内需避孕。
(2)男性:若有育龄期女性伴侣,应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。
临床研究中45%患者年龄≥65岁,12%≥75岁,未发现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。
(1)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或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。
(2)严重肾功能不全、需透析者或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尚不明确,应谨慎使用。